{"id":"501018","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構建中醫藥腫瘤全周期管理新體係","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2-21 08:43:30","condition":"來源:健康報","thumb": "image/20250221084418_62196.jpg"}
目前,癌症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最新統計的2022年全國癌症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癌症新發病例約482.47萬,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約257.42萬,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居世界首位。中醫藥作為我國特色醫學體係,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積累,在腫瘤防治中具有獨...

  目前,癌症已成為(wei) 世界範圍內(nei) 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最新統計的2022年全國癌症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癌症新發病例約482.47萬(wan) ,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約257.42萬(wan) ,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居世界首位。中醫藥作為(wei) 我國特色醫學體(ti) 係,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積累,在腫瘤防治中具有獨特優(you) 勢。

  作為(wei)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學科和優(you) 勢專(zhuan) 科建設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以下簡稱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傳(chuan) 承發展中醫藥防治腫瘤的原創理論及思維,創新構建中醫藥防治腫瘤新體(ti) 係。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 李傑

從(cong) “扶正培本”到“調氣解毒”奠定紮實理論基礎

  自20世紀70年代起,以餘(yu) 桂清、樸炳奎、孫桂芝等為(wei) 代表的廣安門醫院名老專(zhuan) 家,牽頭“六五”至“八五”國家攻關(guan) 課題,提出“正虛”為(wei) 腫瘤核心病機,開創“扶正培本”治療腫瘤先河,引領全國開展研究,為(wei) 中醫藥防治腫瘤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隨著中醫藥抗腫瘤研究的逐漸深入,扶正與(yu) 祛邪並重的治療原則逐漸得到廣泛認同。廣安門醫院腫瘤科牽頭“十五”至“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由林洪生教授主導形成“固本清源”學術思想,花寶金教授、侯煒教授等提出“調氣解毒”理論,分別指出治療腫瘤當“固其根本,清其源流”及“調理氣機,祛邪解毒”。

  所謂“固本清源”,就是明辨機體(ti) 正邪相爭(zheng) 的動態消長演變,靈活運用“扶正”與(yu) “祛邪”:對於(yu) 不適合手術的晚期腫瘤患者,在“扶正培本”基礎上強調帶瘤生存,應用具有活血、解毒、散結等作用的中藥,力圖延長遠期生存;對於(yu) 腫瘤術後患者,治療更重視清除餘(yu) 毒,旨在防止複發、轉移。

  “調氣解毒”則強調辨證與(yu) 辨病相結合,通過“顧正氣、重升降、暢情誌”等調氣,在不同階段施以“化濁毒、肅餘(yu) 毒、除伏毒”等解毒方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腫瘤預防中的主導作用、在腫瘤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和在腫瘤康複中的核心作用。

  對腫瘤核心病機認識的重心由“正虛”漸至“邪實”,完成了從(cong) “扶正培本”到“調氣解毒”的延伸,為(wei) 開展分階段病機演變規律研究,從(cong) 而指導腫瘤全周期管理,奠定了紮實理論基礎。

傳(chuan) 承發展中醫藥原創理論凝練病機五期演變規律

  中醫藥原創理論及思維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是提升臨(lin) 床療效的關(guan) 鍵。既往單一病機和治法無法全麵體(ti) 現患者在多階段的證候變化。明確腫瘤全周期演變規律,創新形成符合腫瘤複雜多變病理特性的中醫原創理論體(ti) 係很有必要。筆者團隊結合廣安門醫院腫瘤科62年的研究基礎及近期胃腸癌、肺癌研究的最新進展,總結了腫瘤在發生發展過程中核心病機的演變特點,凝練形成“虛—寒—毒—閉—衰五期演變,‘鬱’貫穿始終”的理論體(ti) 係。“虛—寒—毒—閉—衰五期演變”,具體(ti) 而言:氣虛不固是發病之本,正虛是促進腫瘤發生的重要基礎;陽虛寒凝是進展之因,隨著疾病發展,陽虛質、氣虛質患者易發生腫瘤轉移;癌毒壅盛是進展期患者的病機核心,也是病情順逆的轉折點;邪聚毒閉是漸壞之征,腫瘤邪毒陰形暗長,直閉髒腑經脈,發展至晚期,多發髒腑傳(chuan) 舍則五髒不通,全身氣機閉塞;正氣衰敗是終末之根,晚期患者多發轉移,惡病質狀態明顯,邪盛而正氣敗,調治困難。“‘鬱’貫穿始終”,是指氣機鬱滯貫穿腫瘤病程始終。筆者團隊結合《黃帝內(nei) 經》中“木、火、土、金、水”五鬱理論內(nei) 涵,提出“五鬱致癌”理論學說,包括癌前階段木鬱而病生、術後階段金鬱而症作、輔助治療階段火鬱而瘍起、進展階段土鬱而毒傳(chuan) 、晚期階段水鬱而壞證,並在相應階段側(ce) 重“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的治則治法,豐(feng) 富了腫瘤臨(lin) 證辨治思路。

“扶正五法”構建腫瘤全周期管理體(ti) 係

  基於(yu) 五期演變規律,筆者團隊以“扶正培本”核心治則為(wei) 基礎,細化中醫藥在分階段序貫辨治中的防治優(you) 勢,提出“扶正五法”,構建了腫瘤全周期管理體(ti) 係。“扶正五法”,即在癌前階段,重視患者負性情緒,關(guan) 注易感體(ti) 質,通過扶正解鬱防腫瘤發生;腫瘤術後,把握氣陷的核心病機,分立三源(宗氣、中氣、腎氣)辨治,扶正舉(ju) 陷以促進術後康複;細化抗癌藥物不良反應防治策略,關(guan) 注藥毒陰陽屬性,通過扶正解毒改善不良反應;基於(yu) “陽化氣、陰成形”中醫原創思維,錨定餘(yu) 毒未盡,通過扶正化毒防止腫瘤術後複發轉移;扶正與(yu) 活血祛毒相結合,改善氣血運行及機體(ti) 高凝狀態,抑製腫瘤進展、延長晚期帶瘤生存時間。

  “扶正五法”是對“扶正培本”治法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有助於(yu) 明晰腫瘤各階段的病理特征與(yu) 轉歸因素,為(wei) 製定有效的臨(lin) 床方案提供全周期管理依據,對推動精準辨治臨(lin) 床實踐及研究設計具有重要學科價(jia) 值與(yu) 行業(ye) 指導意義(yi) 。

  腫瘤全周期管理強調診療過程的連續與(yu) 多維,意在將“消滅﹢改造”的幹預措施貫穿腫瘤發生發展全程。依托“六五”至“十三五”國家科技攻關(guan) 相關(guan) 研究,中醫藥原創理論指導下的臨(lin) 床方案使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長3.47個(ge) 月;肺癌2年術後複發轉移率降低6%;肺癌晚期患者生活質量總積分提高15.5%……這些成果均展現出了中醫藥在腫瘤不同階段的作用優(you) 勢。目前,依托“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專(zhuan) 項“非小細胞肺癌中西醫結合防治關(guan) 鍵技術與(yu) 診療方案研究”項目,筆者團隊將深化中醫原創理論研究,聚焦術後康複、靶向耐藥及免疫不應答等臨(lin) 床難題,加強中西醫協同,進一步完善腫瘤全周期管理體(ti) 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