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1190","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升陽疏肝“龍抬頭”,喚醒春日精氣神","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2-28 08:26:10","condition":"來源:健康報","thumb": "image/20250228082658_59442.jpg"}
明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亦名“春耕節”。此時春回大地,萬物複蘇,陽氣從冬季的“封藏”轉向春季的“生發”。“龍抬頭”這一天不僅是理發的“吉日”,更是中醫養生的關鍵節點。此時的養生重點在於養護陽氣、疏肝利膽、調暢氣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 李壯 ...
  明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亦名“春耕節”。此時春回大地,萬物複蘇,陽氣從冬季的“封藏”轉向春季的“生發”。“龍抬頭”這一天不僅是理發的“吉日”,更是中醫養生的關鍵節點。此時的養生重點在於養護陽氣、疏肝利膽、調暢氣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 李壯

  

夜臥早起

  “龍抬頭”正值人體肝氣旺盛之時,此時宜夜臥早起。人們可在23時前入睡。晨起可適度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借天時升發肝膽之氣,疏通經絡,涵養精神,喚醒身心活力。

導引三法

  “龍抬頭”寓意陽氣升騰。人體背部為“陽經之海”,督脈貫穿脊柱,恰似巨龍之脊,是陽氣運行的通道。中醫養生以“通督脈、升陽氣、和氣血”為核心要義。下麵,我為大家介紹叩醒“龍脊”的導引三法。

  卯時梳“龍脊” 5時至7時,大家可取木梳沿督脈循行路線,自神庭穴(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處)始,經百會穴(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處)、風府穴(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處)至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往複梳理百次,激活“陽脈之海”,使清陽之氣上達巔頂。

  巳時曬“龍鱗” 9時至11時,陽光和暖,大家可背陽靜坐,溫煦督脈背段,配合深呼吸,使陽氣內外交融。

  酉時叩“龍尾” 17時至19時,沿督脈旁開1.5寸,以空心掌自大杼穴(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向下輕叩至八髎穴(骶骨上的四對骶後孔,左右各4穴),配合敲打膽經,沿環跳穴(側臥屈股,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至懸鍾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敲打10~15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度。

食療養生

  正所謂“春吃芽,夏吃瓜”。春季適當食用香椿芽、豆芽等鮮嫩芽菜,可清肝火、利濕濁。下麵,為大家推薦幾款食療方:

  薺菜杞葉豬肝湯 取鮮薺菜、枸杞嫩葉各50克,豬肝片100克,加水煮沸,佐以葛根粉勾芡,根據個人口味調味。薺菜疏肝和脾,枸杞葉清肝明目,葛根升發陽明經氣,豬肝補血養肝,適合春困、目幹、失眠、頭暈者食用。

  升陽蛋羹 取香椿嫩芽、嫩薑汁調入蛋液,蒸製時覆以桑葉,得草木初生之氣,適合不思飲食、少氣懶言者食用。

  升陽茶 取霜桑葉3克、玳玳花3克、嫩柳芽2克,以沸水衝泡10分鍾,代茶飲用。桑葉清肝明目,玳玳花疏肝和胃,嫩柳芽得春生之氣最盛,適合胃脹腹脹、多思多慮、鬱鬱寡歡者食用。

鏈接

春季養陽五法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 郭仲華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黃帝內經》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人體陽氣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髒腑功能、抵禦外邪侵襲、維持陰陽平衡等作用。養陽是春季養生的關鍵一環,以下方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這個季節輕鬆養陽。

  飲食助陽 春季,大家要少吃損傷脾胃陽氣的生冷寒涼食物,飲食宜清淡,多喝溫熱開水,適當吃一些溫補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芹菜、蔥、薑、蒜、肉桂、紅棗、桂圓等,以促進體內陽氣的恢複。陽虛症狀明顯、反複感冒、體質較差者,可以適當多食用山藥粥、紅棗粥、枸杞豬腰粥、生薑羊肉湯、黃芪豬肚湯等,補充體內陽氣。此外,春季要多吃應季蔬菜,如韭菜、菠菜、豆芽等,這不僅能補充陽氣,還有助於養肝。

  睡眠養陽 睡眠是養陽的好方法。春季,大家要作息規律,不熬夜,睡好子午覺。子時(23時至1時)是陰陽交替、陽氣初生的時間。保證這段時間的睡眠,對促進機體陽氣生發十分重要。午時心經“值班”,午時休息,心陽得以濡養,人就會麵色紅潤有光澤、神采奕奕、思維敏捷。

  運動生陽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適度運動有利於陽氣的產生。大家要適當增加戶外運動,“廣步於庭”,以順應春天的勃勃生機,從而使氣血暢達、骨正筋柔。注意不要盲目追求運動量,避免大汗淋漓,否則會消耗陽氣。

  保暖護陽 初春時節要注意預防“倒春寒”,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穿衣可下厚上薄,注意下肢保暖。大家每晚可用熱水浴足,亦可取艾葉30克、幹薑(或生薑)30克、紅花15克、花椒15克煮水浴足,同時按揉足底湧泉穴,從而起到通絡祛寒、補腎壯陽的作用。

  固腎壯陽 春季,中老年人應注意保護腎陽,避免過度勞累,注意房事頻率。同時,經常做拍背、揉腰眼、鳴天鼓、叩齒、吞津等動作,以增強肝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