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1344","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三輪驅動,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3-07 08:58:30","condition":"來源:健康報","thumb": "image/20250307085915_56597.jpg"}
中醫藥在基層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基層中醫藥服務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搶抓“中醫藥強市戰略”發展機遇,聚焦中醫藥服務體係完善、中藥材規範種植、醫藥健康產業建圈強鏈等重點內容,大力實施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輪驅動,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特約記者...
  中醫藥在基層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基層中醫藥服務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搶抓“中醫藥強市戰略”發展機遇,聚焦中醫藥服務體係完善、中藥材規範種植、醫藥健康產業建圈強鏈等重點內容,大力實施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輪驅動,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 特約記者 白樺 通訊員 何發斌


機器人“上崗”助力中醫康複

  近日,在安州區中醫院針灸康複疼痛治療室,一款康複機器人吸引了患者們的目光。

  “感覺怎麽樣?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醫生正在陪同劉先生借助康複機器人進行訓練。

  一年多以前,劉先生突發腦出血,醫院康複團隊針對他的病情,采用中醫療法與現代康複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他開展了針對性的康複訓練,使病情得到緩解。為了更好地促進下肢功能恢複,醫生建議劉先生利用康複機器人配合中醫理療繼續進行康複訓練。劉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接受了建議。沒想到,經過短短幾個月的康複訓練,原本無法行走的他看到了下肢功能恢複的希望,這也使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安州區中醫院針灸康複疼痛科主任醫師張靜介紹,步態訓練評估係統,也被稱為康複機器人,它集減重、跑台及懸吊於一體,通過步態機械腿與減重架協同運作,讓患者模擬正常步態,接受高強度、重複性的步態訓練。康複機器人依托人工智能(AI)係統,采取遊戲闖關的模式訓練患者,極大地增強了訓練的互動性與趣味性。

  運用現代康複技術助力中醫康複,隻是安州區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安州區還緊抓“一中心兩專科”建設。據安州區中醫院副院長徐發勇介紹,作為綿陽市重點專科之一,安州區中醫院脾胃科已經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具有鮮明專科特色的醫院骨幹科室。該科堅持“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原則,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各種疑難雜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贏得了患者的廣泛信任。安州區中醫院骨傷科通過探索多學科診療模式,采用骨科微創技術及中西醫保守治療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縮短康複時間,讓患者告別“傷筋動骨一百天”。

  在發揮特色優勢的基礎上,安州區還以區中醫院省級重點專科針灸科為載體,打造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建立以中醫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鄉村醫療機構為網底的中醫醫療服務體係。全區建設鄉鎮衛生院標準化中醫館10個,建設村衛生室“中醫閣”30個,配備中藥飲片300餘種。

“小醫院”解決骨傷“大問題”

  患者趙翠敏腰痛多年,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輾轉多地醫院就醫,得到的建議都是進行開放性手術。後經親戚介紹,她來到秀水鎮中心衛生院骨傷科就診。

  “趙翠敏是坐著輪椅來的,幾乎沒法走路。”骨傷科副主任醫師夏萬俊回憶道,“經過詳細詢問和檢查,考慮到患者對傳統手術的顧慮,我們決定為她實施內鏡下微創手術,該術式創口小,能有效保護腰椎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恢複較快。”術後,趙翠敏又在醫院接受了中藥外敷等中醫特色康複治療,最終順利出院。

  秀水鎮中心衛生院骨傷科由綿竹骨傷名醫“夏騾子”第3代傳人夏萬俊創建,該科在“內外並重、氣血兼顧”的整體觀念指導下,總結出“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的治傷經驗,並形成一套骨傷綜合治療體係。該科成立兩個名師工作室,通過建立跨學科的醫療團隊,集結中醫師、西醫師、康複治療師等專業人才,形成多學科協同合作的工作模式。

  骨傷科的發展帶動了秀水鎮中心衛生院的發展。該衛生院開展針刺、推拿、刮痧、拔罐、灸類療法、針刀、中藥貼敷、中藥熏浴等中醫類診療項目達9類10餘項。2024年門診就診176134人次,其中骨傷科門診就診98625人次。

“苦藥材”種出“甜日子”

  安州區素有“中藥之庫”的美譽。安州區高川鄉天池村種植黃連7000餘畝,每畝產值最高可達10餘萬元。“去年種植黃連賣了180多萬元。”高川鄉村民魏成剛充滿信心地說,“我打算今年擴大種植麵積,把好日子經營下去。”

  近年來,安州區著力推進醫藥健康產業建圈強鏈工作,構建中藥材種植、現代中藥製造、中醫康養服務、健康文化旅遊“四位一體”的中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圍繞重點產業,挖掘附子、黃連等特色優勢藥材資源,每年匹配專項資金定向扶持獲中藥材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的企業、種源繁育基地和年銷售收入達到規上企業標準的醫藥企業,建成國內首個“毒性飲片聯動生產線”和年產8000噸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線。整合農業綜合開發、鄉村振興等項目資金575萬元,在高川、雎水、千佛、桑棗等山區鄉鎮種植黃連、草烏、雲木香、杜仲、黃柏、厚樸等中藥材,推動川芎良種繁育基地等7個種植基地建設。目前,全區中藥材種植麵積達16.8萬畝,擁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29個、家庭農場5個、種植大戶76戶。安州區還依托“花城本草健康產業園”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推出“千佛山—羅浮山溫泉旅遊度假區—中醫藥博覽園”旅遊線路,開展溫泉康養、中藥材采摘係列活動,年接待遊客246萬人次、總收入達9.535億元,有效推動了基層中醫藥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