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剛 特約記者 徐雅金
2023年12月,江西省醫保局會同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新增和修訂部分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新增藥學門診診察費、住院診察費(臨床藥學加收)、院內會診(臨床藥學加收)和完善醫學多學科專家會診內涵等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新政自2024年2月1日起執行,距今已有1年有餘。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江西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人民醫院、鷹潭市人民醫院,就新政的執行效果、執行困惑、待完善之處等內容采訪了相關人員。
合理體現藥學服務價值
“江西省出台此政策,是三方麵因素推動的。”江西省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釆購處負責人蔣光明介紹說,一是臨床有實際需求。藥學服務是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提高藥物治療水平具有積極意義。近年來,隨著藥品零加成、藥品集采等政策的落實與推進,現有的藥事管理體係、藥學服務模式、藥學人員隊伍結構等正經曆著變革,需要推動醫療機構轉變藥學服務模式,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和安全用藥,讓患者切實感受到藥學服務的價值。二是國家有製度安排。2021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提出,要探索完善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2023年,國家醫保局印發《關於落實2023年度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促進醫療服務高質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快完善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政策,集中公布藥學類價格項目。三是國家醫保局充分肯定了福建省的試點經驗,並決定有序擴大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實施範圍。
蔣光明介紹,《通知》對項目基本內涵、項目價格政策、項目醫保政策、項目實施範圍、規範服務行為、保障合法權益、開展監測評估、政策執行監管、加強組織保障九個方麵予以明確,確保政策能夠平穩有序實施。
針對《通知》為何不將藥學類醫療服務費叫作藥事服務費,蔣光明表示,政策的製定旨在構建和完善以符合臨床診療需求、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為導向的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體係,強調藥師直接麵向患者提供服務。同時,《通知》明確,傳統的處方審核、藥品調劑、藥品儲存保管等屬於醫院內部管理的應盡事項,應作為公立醫院綜合運行成本考慮,不單獨設立收費項目。“用一句話解釋就是:有需求才服務,有產出才付費。”蔣光明說。
江西省衛生健康委藥物政策與食品安全監測評估處處長劉思海介紹,作為《通知》的聯合發文機構,在政策製定過程中,該委開展了全省臨床藥師配備等情況的調查摸底,全麵掌握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藥學人才隊伍情況。此外,為積極推進全省藥學服務規範化建設,2022年,該委組織製定《江西省藥學服務規範(2022年版)》,為該省加快製定藥學服務收費標準提供了測算依據和理論依據。
政策執行效果初顯
蔣光明介紹,《通知》發布後,江西省醫保局從三個方麵加強組織保障。一是要求全省11個設區市統一於2024年2月1日起執行政策;二是2024年6月,將藥學門診診察費、住院診察費(臨床藥學加收)、院內會診(臨床藥學加收)三個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三是通過開展全省價采業務培訓、研討會、調研座談、新聞報道等方式做好有關藥學服務收費醫保政策的宣傳解讀。
《通知》明確,藥學門診診察費、住院診察費(臨床藥學加收)、院內會診(臨床藥學加收)限具備藥學服務能力的三級公立醫療機構開展。蔣光明介紹,政策自出台以來,總體運行平穩,執行過程中得到醫療機構、臨床醫生、藥學人員、患者等多方的積極評價,進一步理清了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功能定位,初步構建了價格管理運行模式。江西省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省共59家三級公立醫療機構開展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累計開展服務14.5萬次,共收費206.44萬元。其中,藥學門診診察開展430次,收費0.69萬元;住院診察(臨床藥學加收)開展6.34萬次,收費63.38萬元;院內會診(臨床藥學加收)開展3.85萬次,收費115.36萬元。
具體到醫療機構層麵,江西省人民醫院的數據是:2024年1月至12月,院內藥學會診量2600例,醫學多學科專家會診量1000餘例,住院診察(臨床藥學加收)收費700餘例,藥學門診診察開展70餘例,日常藥學監護工作共服務患者3000餘人。
一串數字折射出的是政策實施前後,醫院藥學服務帶來的變化。江西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童淩斐介紹,該變化體現在兩個層麵。
一個是患者層麵。政策實施後,該院藥學服務質量確實得到明顯提高,患者在多個方麵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尤其是在用藥安全、用藥谘詢和個性化用藥方麵。在用藥谘詢方麵,患者有了更多直接與藥師溝通的機會,能夠及時獲得關於藥物使用注意事項以及常見問題的解答。這種麵對麵的谘詢增強了患者對藥物的了解程度,也提高了他們的治療依從性,有助於改善治療效果。另外,個性化用藥服務的改進,尤其是在住院患者藥學監護方麵,更是為患者提供了量體裁衣般的藥學支持,即藥師不僅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用藥劑量,還能夠對療效進行跟蹤,確保藥物治療方案最優。“這種個性化的服務在改善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增強了患者對藥師的信任感和滿意度。”童淩斐說,“比如,部分患者對藥學服務收費政策持積極態度,尤其是在得到個性化藥學監護、用藥安全指導等增值服務後,他們感受到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提高,因此願意為此付費。另外,醫院通過明確標示藥學服務收費項目、製定清晰的收費標準,以及在患者就診時提供詳細的收費說明,提升了收費的透明度,讓患者更清楚地了解收費的合理性。”
另一個是藥師層麵。童淩斐介紹,政策的實施對藥師職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比如,在職業認可度方麵,藥師的專業性得到更高的評價,職業地位有所提升。在專業技能方麵,政策促使藥師不斷提升藥物治療管理、藥學谘詢、臨床藥學等多個領域的能力。在職業發展路徑方麵,藥師有了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例如,一些醫院逐漸設立藥學門診,藥師不僅在醫院內承擔藥物治療管理工作,還可以參與藥學門診運營工作,拓寬了職業發展路徑。部分醫院還為藥師提供了更多的晉升機會,激勵他們繼續深造,提升職業素養。
除了這些,政策的實施對醫院整體運營模式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鷹潭市人民醫院院長童金英介紹,特別是在收費模式和收費標準方麵,藥學有償服務促進了醫院藥學服務模式從“以藥品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藥學門診診察費、住院診察費(臨床藥學加收)、院內會診(臨床藥學加收)等新增的收費項目為藥學服務提供了合理的補償,同時也為醫院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童金英說:“除此之外,政策對醫院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積極影響。比如,在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時,醫院會統籌考慮藥學服務的成本和價值,確保醫療服務價格的合理性與公平性。麵對藥學服務收費政策帶來的收入結構變化,醫院加強成本控製和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
一些政策推進中的困惑
政策執行一年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推進過程中的困惑。劉思海認為,藥學服務收費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劉思海說:“政策執行一年後的評估發現,這裏麵存在有效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例如醫保部門對可開展藥學服務收費的藥師有一定的資質要求。目前,江西省三級醫療機構藥師約有5150人,其中臨床藥師僅有644人,占比為12.5%,其中具有收費資質的僅有561人。此外,政策引導性不足、執行規範性不統一、配套激勵機製不健全等也是造成困惑的原因。”
作為一線藥學工作者,童淩斐對患者對藥學服務收費的接受度較低深有體會。“部分患者對藥學服務收費存在疑慮,尤其是一些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病患者認為,自己對藥物使用已經很熟悉,且接受服務會增加就醫負擔,不想再額外付費。這導致了患者的抵觸情緒,影響了收費政策的順利推進。此外,一些患者和臨床醫生對藥學服務收費項目的內容和意義了解不夠,未能充分意識到藥學服務對治療效果和用藥安全的重要性,直接影響了政策的實施效果。還有一些醫護人員對藥學服務的價值認識不足,特別是對藥師在治療中的角色不夠重視,導致合作不夠緊密。”童淩斐說,“另外,藥學服務在一些地市級三級醫療機構或資源有限的地區仍難以完全覆蓋,藥學人員的數量和服務能力存在差距,也影響了政策的執行效果。”
鷹潭市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孔憲平表示,該院醫護人員對藥學服務的滿意度較高,但對藥學服務的具體流程和費用情況仍感模糊。孔憲平說:“《通知》已將藥學服務收費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有效減輕了患者負擔,但仍存在患者因不了解藥學服務的具體內容和價值,導致他們在就醫時對增加的費用感到不解的情況。”
發力方向在哪裏
要想順利推進政策,找到發力方向尤為重要。
童淩斐認為,醫院可以從兩方麵發力。一是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宣傳和溝通。對於醫護人員,醫院可以通過加強宣傳、培訓醫護人員,提高他們對藥學服務價值的認同,同時推動跨部門合作,緩解政策執行過程中的衝突。二是加強對患者的溝通解釋工作。醫院可以通過宣傳材料、講座、健康講解等方式,向患者解釋藥學服務的價值和收費的合理性,從而提高患者對藥學服務收費政策的接受度,打消他們的顧慮。
劉思海則認為,宣傳工作怎麽加強都不為過,是發力的重中之重。“然而,僅靠醫療機構宣傳還不夠,醫保部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等各單位都應該再加大宣傳力度,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麵全方位宣傳藥學服務的重要性及收費政策。”劉思海說。
在蔣光明看來,藥師藥學服務能力的提升亦是發力的重點。蔣光明以該省藥學門診舉例,藥學門診診察累計開展的次數和收費金額在全省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中的占比分別僅為0.3%和0.33%。對此數據,蔣光明說:“患者是不是願意為服務買單,是用腳投票的。藥師隻有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用專業知識提供最有價值的服務,讓患者感受到藥學服務在整個醫療服務中的重要性,藥學門診才能得到長足發展。下一步,我們將落實國家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的有關要求,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製,優化調整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劉思海表示,為了提高藥學服務質量,促進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滿足患者多元化就醫需求,江西省衛生健康委一是組織完善《江西省藥學服務規範(2024年版)》,將藥學服務精簡為藥學門診、藥學會診、住院藥學服務、處方審核及處方點評等5項,細化臨床藥師服務內容與方式,推進藥學服務規範化建設。二是做好藥學服務能力提升。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了緊缺人才—藥師崗位培訓項目。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安排部署,江西省已於2024年11月30日培訓完畢處方審核調劑、藥學門診、住院藥學監護等3個崗位212名藥師。此外,江西省衛生健康委還爭取省級財政資金開展緊缺衛生健康人才“補鏈”工程——藥師藥學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培訓,計劃於2025年至2027年培訓處方審核調劑、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培訓基地師資等3個崗位415名藥師。三是拓展藥學服務內涵。江西省衛生健康委要求緊密型醫聯體製定統一的藥學服務規範和標準,實行醫聯體內總藥師製度,統籌醫聯體內藥學資源,推動優質資源下沉,逐步實現藥師資源共享、藥學服務同質化,同時積極探索藥師加入家庭醫生團隊,開展藥學類服務項目,豐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提供藥學門診、長期處方管理、居家藥學服務等。
“有為才有位。我們隻有能力提升了,才會更多地得到醫護人員、患者的認可,才能在患者的就醫理念中有一席之地。同時,我們也呼籲,要像臨床醫生一樣,讓我們得到更多的規範化培訓,從而促進專業能力的提升。”童淩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