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高豔坤
“今天非常榮幸能夠作為6名代表之一向總書記作匯報,介紹的主要是關於20年來我們團隊做的轉化醫學研究工作。”3月5日下午,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俊傑麵對麵向總書記匯報了自己履行職責的體會。
張俊傑回憶道:“我著重介紹了所在團隊長達20年投身的轉化醫學研究。”
與總書記近距離交流,張俊傑一開始也難免緊張,可很快便鎮定下來,望向總書記的眼睛,有條不紊地匯報工作、袒露心聲。
“總書記十分關心老百姓的就醫情況,問得很詳細。總書記勉勵江蘇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張俊傑說,“我們要當好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用醫療新技術服務好患者。”
張俊傑向總書記匯報:21年前,自己的導師——南京市第一醫院陳紹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直麵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的難題,開創性地提出雙對吻擠壓支架技術。經過14年艱苦鑽研,成功補齊傳統技術的短板。2018年,這項技術被納入全球指南,如今已在全球超過3000家醫療中心應用於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介入治療,充分展現出中國原創技術的強大實力。
2022年,團隊針對素有“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之稱的肺動脈高壓疾病,成功研發出經皮肺動脈去神經術。該術式被歐洲心髒病學會向全球推薦,再度彰顯出團隊在心血管領域不斷創新、引領前沿的卓越能力。
張俊傑表示,這一技術是團隊耗時10年係統性推進基礎研究、臨床實踐與醫工結合轉化的成果,產出了全球首創的環形消融導管這一醫工結合創新產品。該產品能夠精準消融肺動脈外膜交感神經,顯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有效降低致殘風險,為廣大肺動脈高壓患者帶來新希望。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俊傑一直強調技術創新。“我想借由這些成績向總書記報告——國家日益強盛,我們的醫療技術也在突飛猛進。我們對加速推進轉化醫學建設、加快醫學科技創新有信心。”張俊傑說。
張俊傑介紹,自己從本科生到博士生都在江蘇省內醫學院校就讀,是江蘇培養的醫生。研究生階段,他作為進修學者前往新加坡學習了一年。他說:“就是趁那次機會,我在新加坡接觸到冠脈治療技術的前沿理念與創新方法,為後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總書記對醫療領域十分了解。”張俊傑感慨道,“中國心髒專科技術已經今非昔比,從原來的追隨者、學習者,成長為引領者。”
張俊傑以經皮肺動脈去神經術為例介紹,團隊多次受邀帶著這項技術及其設備走出國門開展培訓,也吸引了數十家國際頂尖心血管中心的專家到南京市第一醫院學習。
張俊傑表示,醫療技術進步的根本目的,就是治病救人。他向總書記匯報,現在,自己所在的團隊定期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交流,通過出國手術帶教、學術交流以及建立國際心髒合作中心等方式,將中國的心血管技術與經驗傳播到俄羅斯、塞爾維亞、馬來西亞、泰國、波蘭等國家。
張俊傑自豪地介紹:“國際交流中運用的冠脈支架、心髒不停跳瓣膜置換等產品和技術,均為中國創造,質量堪與歐美媲美,彰顯出中國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實現了科技自立自強。”
總書記去年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針對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的重要指示,張俊傑始終銘記於心。張俊傑表示:“醫學科技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與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緊密合作,以技術改良為突破,全力攻克臨床難點、痛點,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助力破解‘卡脖子’難題。”
談及後續安排,張俊傑表示:“國計民生、大事小情,總書記始終牽掛於心。”回到江蘇後,自己將牢記總書記的勉勵,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治病救人和轉化醫學研究工作中,努力為人民健康事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