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寧
春天的盛會傳來溫暖人心的消息,這份溫暖體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對民生建設的統籌規劃中,體現在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樁樁件件實事裏。從對比的角度看報告,更能讀懂黨和國家對百姓健康的深厚關切。
一“提升”一“強化”,讓健康獲得感成色更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管,讓人民群眾用藥更放心。過去,伴隨醫改深化,百姓有了更多健康獲得感:家庭醫生把醫療衛生服務送進家門,老年人能免費在社區做體檢,醫保報銷的“救命救急藥”多了,人工耳蝸降價後讓更多患者“聽見”希望的聲音……與此同時,大家也期待,國家對健康的投入再增一增,醫療保障的範圍再擴一擴,集采藥械在價格合適的同時始終質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工作部署,除了增加對百姓健康的直接投入外,也對百姓期待獲得高品質醫療衛生服務進行了積極回應,提振信心,帶來安心。
“保基本”也“促多元”,將健康防護網織得更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這是新形勢、新格局下,國家對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健康期盼的回應。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老百姓最樸素的就醫願望。改革的路徑已經清晰,繼續下大力氣將優質資源沉下去、把基層能力提起來、讓人才隊伍更壯大,就能讓群眾擁有堅實“醫靠”。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是人們對健康服務的更高期望。用創新思路擴大多元化服務供給,以開放姿態做大做強醫療市場,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愛“一老”嗬護“一小”,促進人口發展更高質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擴大普惠養老服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十四五”以來,我國重點加強對“一老一小”的支持,推進地方積極探索家庭適老化改造、醫養深度融合、普惠托育服務、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強調相關工作,相信隨著更多支持政策的落地,“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將更快邁向“老有頤養、幼有善育”。
政府工作報告字裏行間體現的是沉甸甸的民生關切。民生工作重千鈞,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要紮紮實實地落實。把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所想、所盼、所急變為優質健康服務和養老育幼服務的可感、可知、可及,大家夥兒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