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1248","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將陪護納入“護理小組”整體管理","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3-04 08:44:53","condition":"來源:健康報","thumb": ""}
雲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 王胤佳 護理部主任 姚娜在傳統陪護模式下,住院患者家屬需在院陪護,家庭所要承擔的經濟負擔重。另外,陪護市場混亂,“黑護工”收費高、服務質量差等問題不容忽視。對此,雲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落實《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
雲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 王胤佳 護理部主任 姚娜

  在傳統陪護模式下,住院患者家屬需在院陪護,家庭所要承擔的經濟負擔重。另外,陪護市場混亂,“黑護工”收費高、服務質量差等問題不容忽視。對此,雲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落實《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及雲南省衛生健康委相關文件精神,於2023年在神經外科監護室、急診監護室、16A呼吸科重症監護室探索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

  目前,“無陪護”病房逐步在全院推廣,患者滿意度達97.5%,家屬陪護率較試點前下降64.31%。另外,護理員在護士指導下承擔對患者的非醫療性照護,釋放護士專注提供臨床護理服務,醫療資源利用率逐步提高。

拓展服務覆蓋麵

  實施“無陪護”病房後,醫院經常收到來自患者家屬的感謝:“以前,我們要請假來醫院陪護,尤其影響收入。而現在醫院組織提供專業的陪護服務,收費合理、服務周到,我們終於能安心工作了。”

  在神經外科監護室、急診監護室、16A呼吸科重症監護室實施“無陪護”病房試點的基礎上,醫院在骨科、全科醫學科、移植科、產科病房開展“小組式”陪護試點,製定《護理員“小組式”服務質量管理手冊(試行版)》,明確“小組式”護理服務的組織架構,采取護理部、護理員公司雙重管理模式,建立“護理員組長—護理員經理—臨床護理支持中心—護理部”監管體係。病區實行護士、護理員共同體工作模式,完善護理員管理組織架構及各部門工作職責,建立健全護理員管理製度,實行護理員崗位管理。

  為進一步增加陪護服務供給,2025年2月,醫院北院區在17B全科醫學科正式啟動“無陪護”試點病房。醫院分管副院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全科醫學科主任、護士長及相關醫護人員、護理員服務公司代表共同謀劃試點工作,以期全麵推進護理高質量發展,實現護理工作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的目標。

構建規範化服務體係

  醫院創新管理模式,強化協同監管。醫院引入“小組式”整體護理服務模式,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護理員組成服務小組,提供24小時生活照護服務。隨著小組式整體護理服務模式的逐步深入,試點初期後勤部門與第三方公司協調不暢的問題得到解決,護士對護理員的滿意度從58%提升至80.7%。

  為保障陪護小組的服務水平,醫院緊抓培訓與考核體係建設。醫院要求,護理員必須通過崗前資質審核、科室專項培訓和月度考核方可上崗。考核與培訓內容涵蓋職業素質、感控知識、服務技能等內容。考核結果與護理員薪酬掛鉤,醫院還逐步推行星級管理製度。數據顯示,目前醫院陪護差錯率已下降60%。

  目前,醫院將陪護費統一調整為每名患者每日78元,較市場定價低30%~50%,這有助於“無陪護”病房在更多患者家庭中推廣。

  醫院護理部還聯合保衛科清理“黑護工”,聯合宣傳統戰科加強試點宣傳。此外,醫院組織多科室聯動,推動患者入院、住院、出院流程標準化,提升診療效率。

  未來,醫院將進一步推廣“無陪護”病房模式,並探索醫院、家庭、社區一體化服務體係,實現護理服務無縫銜接。同時,將構建住院流程程序化、培訓體係化等管理模式,進一步規範服務與收費行為。

還需多方協同破局

  在推進“無陪護”病房建設過程中,醫院還麵臨諸多問題待破解。一是護理員隊伍穩定性不足。目前,護理員流動性大,同一病區護理員月均更換4.3人次。這導致培訓成本增加、服務質量波動。同時,護理員文化層次普遍偏低,多為初中學曆,製約其專業能力提升。其中,部分護理員難以掌握複雜的護理知識。二是長效管理機製尚未健全。第三方公司監管力度還不到位,部分科室在管理水平上存在差異。護理員職業晉升路徑不明確,影響職業的吸引力。三是社會認知度與接受度還有待提升。部分患者家屬對“無陪護”病房模式存疑,擔心護理員無法替代親人陪伴。因此,還需加強宣傳,向大眾普及“無陪護”並非“無關懷”的理念。

  為破解上述難題,除了需要醫院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外,還需相關部門給予支持。由此,建議完善職業化體係建設,製定全國統一的醫療護理員職業標準,將其納入職業分類大典,推動建立完善護理員職稱評定與繼續教育製度,提升職業認同感;建議加大財政與醫保政策支持力度,可對醫院提供的“無陪護”病房服務提供專項補貼,降低運營成本,探索與長護險等政策銜接,減輕患者負擔;建議完善跨部門協作機製,相關部門聯合出台政策,規範第三方公司管理,建立護理員信息共享平台,整治“黑護工”亂象;建議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鼓勵校企合作,定向培養護理員專業人才,引導公益組織參與宣傳,提升大眾對“無陪護”病房模式的認知水平。

  醫院探索“無陪護”病房建設,不僅回應了老齡化社會的迫切需求,還通過專業化、人性化服務重塑了護患關係。未來,醫院將通過政策支持、管理優化與社會協同,推動“無陪護”病房從試點走向常態,讓更多患者和家庭獲益。

  (許曉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