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1251","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餘暉耀征程 丹心映赤誠","title_color":"","subtitle":"——記全國衛生健康係統離退休幹部先進典型","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3-04 08:48:59","condition":"來源:健康報","thumb": ""}
本報記者 劉嵌玥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中,有這樣一群令人敬仰的身影。在退休後,他們懷著一腔非凡熱忱,讓奉獻的火焰燃得更旺。近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的全國衛生健康係統離退休幹部“雙先”事跡報告會上,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路生梅,全國...
本報記者 劉嵌玥

  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中,有這樣一群令人敬仰的身影。在退休後,他們懷著一腔非凡熱忱,讓奉獻的火焰燃得更旺。

  近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的全國衛生健康係統離退休幹部“雙先”事跡報告會上,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路生梅,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代表姚曉曦、楊銳,以及先進集體代表北京協和醫院離退休黨總支書記秦瑛,分享了離退休幹部及群體在桑榆晚晴裏的奉獻故事。已步入人生暮年的他們仍在衛生健康領域持續發光發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成為熠熠生輝的榜樣。

  在陝西省榆林市佳縣,路生梅用一生踐行著自己的誓言。1968年,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畢業的她,積極響應國家“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隻身奔赴條件艱苦的陝北小城。初到佳縣,路生梅便被這裏缺醫少藥的現實所觸動,暗暗許下“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誓言。這一承諾如同堅韌的紐帶,將她與佳縣緊密相連,伴隨她走過了56年的從醫路。

  在佳縣人民醫院工作的幾十年裏,路生梅宛如一位拓荒者,和同事們一起努力提升當地醫療水平。她多次牽頭舉辦培訓班和學習班,讓新法接生員遍布佳縣的每一個村莊。隨後創辦兒科,推行一係列兒科診療技術,讓佳縣的新生兒死亡率得以大幅下降。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但她為人民服務的心依然赤誠,全身心投入到義診工作中。近5年來,路生梅出診1100餘次,下鄉義診350餘次,每年遠程診療1400餘次。退休後,她累計診治患者超10萬人次。

  “56年來,我始終沒有忘記黨對我的培養,沒有忘記佳縣人民對我的關愛和嗬護。我永遠是黨的孩子,是佳縣人民的女兒。”路生梅就像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緊緊釘在佳縣這片土地上,詮釋著醫者仁心和黨員擔當。

  2016年,經過支部大會選舉,姚曉曦擔任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離退局黨委第八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

  “我是‘光榮在黨50年’的老黨員了。50年來的經曆告訴我,個人的命運和榮辱得失始終與我們黨的興衰緊密聯係在一起。”姚曉曦深知,作為一名老黨員,自己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她帶領支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和上級黨委的各項任務要求,確保支部的每一名黨員都能緊跟黨的步伐。她常常與國家衛生健康委離退局的同誌一起走訪慰問老同誌,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盡力讓每一位離退休幹部都感受到組織的關心關懷。

  同時,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黨建工作第三指導組組長,姚曉曦深入各單位指導黨建工作。她通過講黨課等方式,將自己的經驗和見解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助力相關指導聯係單位提升黨建工作水平,推動黨建與業務協同發展。

  “這幾年在指導組的工作讓我感受到各單位黨建工作的明顯進步。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走好‘第一方陣’已成為黨員幹部的政治自覺,堅決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已成為黨員幹部實際工作中的行動指南。各單位的會議和活動也常常讓我深受啟發,對我而言是很好的鞭策和激勵。”姚曉曦表示。

  楊銳同樣用行動詮釋著“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的精神。2014年從國家中醫藥局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崗位退休後,他接受組織任務,繼續在黨務工作崗位上發揮餘熱。2021年,不負組織所托,楊銳挑起國家中醫藥局業務主管社會組織黨委副書記的重擔。麵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難點,擁有45年黨齡的他沒有退縮,多次深入各社會組織開展調研,了解實際情況和需求,探索社會組織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的有效路徑。

  2022年,作為國家中醫藥局機關離退休黨總支學習委員,楊銳積極協助黨總支組織老黨員開展集中學習、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活動,力求讓離退休同誌及時關注和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

  北京協和醫院離退休黨總支宛如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凝聚著離退休幹部的心。這支隊伍由10個黨支部、682名黨員組成,協管2019名離退休職工。他們堅持老有所學,采取“微、網、報、屏”一體發力的方式,開設“老年網上課堂”,及時傳遞黨的聲音,不斷增進離退休同誌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

  著名乳腺外科專家黃漢源是一名新加坡歸僑,退休後,他依然堅守一線,憑借技術創新治愈了4000餘名患者。在建黨100周年之際,89歲高齡的他向北京協和醫院離退休黨總支遞交入黨申請書。2022年,黃漢源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從一名愛國主義者向中國共產黨黨員的飛躍。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北京協和醫院老專家們終生踐行“科學報國”理想,持續發光發熱。中國工程院院士、婦產科專家郎景和80歲再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神經外科教授蘇長保、變態反應科副教授白純政等眾多老專家堅持出診,甚至主動申請出夜間門診;還有許多老專家參與帶教、科研、幫扶地方醫院等工作,致力於將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傳承下去。

  餘暉耀征程,丹心映赤誠。這些離退休幹部是時代的見證者,更是時代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歲月的流逝沒有消磨他們為人民服務的意誌,反而讓他們的信仰愈發堅定。他們如同一盞盞明燈,指引著年輕一代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