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崔芳 通訊員 蔡瑩瑩 朱文赫
依托高水平醫院設置,打造醫學高地,提升整體和區域醫療服務能力……近年來,多個專科類別國家醫學中心相繼設立,並開始發揮作用。其中,以中日友好醫院為主體設置的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相對特殊。它並不聚焦於某個專科,而是旨在“結合”兩種醫學體係。
這樣的國家醫學中心怎麽建設?如何以國家醫學中心之名探索中西醫結合的現代化路徑?如何發揮“國家隊”的牽頭、引領、輻射作用?近日,在由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共同在京主辦的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學科發展大會上,該中心用一連串新舉措,展現了“開門”辦中心的勇氣和魄力。
組編教材,助力“西學中”規範化發展
大會上,人才培養成為與會專家和學者討論的重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香美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不能把中西醫結合理解為中醫和西醫坐在一起,“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需要中西醫結合的青年人才,要讓青年醫生真正把中醫、西醫掌握於一身”。
會上,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頒發該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聘書。仝小林也在隨後的講話中表示,中西醫結合事業在守正創新中開拓前行,但仍要解答不少核心命題,其中人才問題尤為關鍵。“全行業要強化頂層設計,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中西醫結合複合型人才。”仝小林說。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崔勇介紹,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的相關基線調查顯示,2023年全國綜合醫院門診總處方量的24%為中醫處方,其中以中成藥處方為主。“這些中醫處方,很多不是中醫醫師開的,是西醫醫師開的。”崔勇指出,這意味著西醫掌握中醫、開展中醫藥診療服務,具有現實需求和巨大潛力。
“‘西學中’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而且從中誕生了一批院士、專家。”崔勇分析,當前,“西學中”麵臨的一個緊迫問題是沒有規範化的統編教材。由各省份組織、主導的“西學中”培訓,雖然培訓時長確定,但有的自編教材,有的直接用中醫專業本科生教材,大多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經典古籍、流派思想等。但“西學中”的西醫醫師多是有一定臨床經驗的專科醫生,他們對於中醫知識的需求更多著眼於本專業的臨床診療。因此,在規定的培訓時間內強化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實效,更好滿足臨床需求,是“西學中”工作的重點任務。
為此,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與人民衛生出版社在此次大會上共同啟動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十五五”規劃教材暨首輪全國西醫醫師學習中醫係列規劃教材的編寫。“我們希望有這樣一部規範化教材能把全國的‘西學中’工作規範、統一起來,實現同質化。”崔勇呼籲與會的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專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單位貢獻智慧和力量,共同撰寫上述教材並開展培訓工作,培養更多能西會中、融會貫通的中西醫結合高水平人才和基層骨幹力量。
組建聯盟,優化中西醫協作診療模式
會上,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李宗友表示,要提高中西藥和中西醫結合的臨床防病治病能力,要堅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整合綜合醫院、中醫院、專科醫院等優勢資源,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評價體係探索。在他看來,無論是學術組織還是醫療服務機構,都應致力於形成並優化優勢明顯、療效確切、能夠廣泛推廣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為臨床醫生防治疾病提供參考等工作。
在大會召開前一天,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發起成立了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工作聯盟,全國62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試點和建設單位加入。
崔勇表示,這些醫院的試點和探索,旨在加強中西醫結合相關學科建設,創新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成為區域乃至全國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標杆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建院40年來,一直都是踐行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診療模式,每個科室都有中西醫兩套人馬,有著長時間的磨合、融合、取長補短,特別有利於形成並優化中西醫協作診療模式。但同時,對於很多醫院來說,這樣的設置方式難以複製。”崔勇認為,該院牽頭發起上述聯盟,就是為了進一步搭建起中西醫協同發展平台。在這個平台之上,來自中西醫結合工作的優秀案例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和交流,中西醫結合協同模式探索將獲得更多的智力支持和寶貴經驗,更好地推動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和中西醫結合醫院高質量發展。
組織科研,讓中西醫結合優勢病種深入人心
俗話說,西醫認門,中醫認人。這一樸素的就醫經驗,暗含著老百姓對中西醫診療的優勢各有明晰的評價方式。相較而言,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在哪裏,得了什麽病適合中西醫結合診療,老百姓就不是那麽明確了。這也阻礙了患者尋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積極性。進一步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讓中西醫結合優勢病種深入人心,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
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決定從2025年起牽頭組織科研,設立優勢病種研究項目。會上,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發布了首批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優勢病種開放研究項目。“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通過仔細研判,並征求了多輪專家意見,認為慢性病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健康問題,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呼吸係統疾病這四大慢性病成為現在和未來威脅國人身體健康的重大健康問題。為此,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將支持相關研究,形成可推廣的研究成果,推動中西醫結合醫療體係的發展。”曹彬介紹,首批項目將聚焦四大慢性病中的中西醫結合優勢病種開展臨床研究與成果轉化,由這62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試點和建設單位組建協作網絡,聯合申報課題項目。研究要借鑒中西醫結合的學科特色,采用隨機對照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等研究設計,結合中醫辨證施治和西醫治療的標準化方法來開展。評價指標主要是臨床療效,包括症狀改善、生活質量提升、生物標誌物變化、醫療費用和患者滿意度等維度。“在整個過程中,特別要保證研究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據悉,該研究預期的成果包括發表高質量研究論文,發布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和指南,推動中西醫結合醫學技術的創新和轉化,推動院內製劑和新藥的研發等。
“時代是出卷人。它出了一張如何做好中西醫結合工作、保障人民健康的試卷。我們有幸成為答卷人,就要請群眾來檢閱我們的產出成果,看群眾的健康水平有沒有提高。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大會的尾聲,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