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尚(媒體人)
近日有媒體報道,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在開往上海的G7285次列車上搭設“移動診室”,為旅客義診。來自該院皮膚病科、風濕免疫科、內分泌科等9個科室的11名專家為旅客提供健康檢查、解答健康問題、普及健康知識等服務,受到旅客歡迎。
列車飛馳,活力四射的“流動中國”呈現著幸福美好的“健康中國”畫卷。“移動診室”服務不隻出現在列車上,也在更多地方煥發著勃勃生機。
在城市社區可以看到“移動診室”。多地城市社區與醫院合作,定期在社區開展健康體檢、疾病診斷、康複指導、心理服務等活動。這種服務模式縮短了居民就醫的距離,尤其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了方便。在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也可以看到“移動診室”。醫務人員開著移動醫療車,帶著醫療設備,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務,將健康服務的觸角伸向各個角落。
“移動診室”是提高健康服務可及性的一個有力抓手。讓“移動診室”更好地發揮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優勢,將醫療衛生服務送到群眾身邊,還有一些難點有待解決。如,如何通過建立保障機製增強“移動診室”服務的持續性,如何讓“移動診室”的醫保支付更便捷,如何激發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等。
僅憑醫療衛生機構的自身力量和意願,建好“移動診室”會遇到瓶頸,這就需要醫保、財政、交通等部門給予政策支持和協同配合。醫務人員多利用休息時間到“移動診室”提供服務,可以通過相關激勵鼓勵他們;為提高診療服務水平,可建立“移動診室”遠程診療係統,將病曆、影像資料實時傳輸到醫院,方便開展遠程會診;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就醫體驗,應進一步開發“移動診室”醫保脫卡支付和開具電子發票功能;交通、文旅等部門可與醫療機構加強合作,創新“移動診室”使用場域,更好地實現醫療資源跟著需求走、健康服務跟著群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