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1222","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規範母嬰室管理,實現從“有”到“優”","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3-03 08:33:11","condition":"來源:健康報","thumb": ""}
□ 江德斌(職員)母嬰室是在公共場合為哺乳、喂食、清潔排泄物等一係列育兒行為提供便利設施的空間。近年來,多地紛紛出台政策推動公共場所母嬰室的建設與普及。然而,有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公共場所的母嬰室發現,盡管母嬰室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少母嬰室仍存在功能定位模糊、與無障礙衛生...
□ 江德斌(職員)

  母嬰室是在公共場合為哺乳、喂食、清潔排泄物等一係列育兒行為提供便利設施的空間。近年來,多地紛紛出台政策推動公共場所母嬰室的建設與普及。然而,有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公共場所的母嬰室發現,盡管母嬰室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少母嬰室仍存在功能定位模糊、與無障礙衛生間共用空間等問題。

  隨著社會各界對母嬰權益的重視,在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逐漸形成社會共識,並成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母乳喂養促進行動計劃(2021—2025年)》要求,到2025年公共場所母嬰設施配置率達到80%以上。目前,各地母嬰室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仍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現母嬰室從“有”到“優”的健康發展。

  從各方反饋的意見來看,當前相關建設標準不夠細化,缺乏明確規範界定母嬰室的空間布局、設施配備以及功能分區等關鍵要素,導致各地在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部分公共場所管理方對母嬰室建設重視不足,未充分從保障母嬰權益的角度出發去規劃和建設母嬰室,再加上日常管理粗放,造成很多母嬰室未能正常使用和得到維護。

  由此可見,母嬰室建設規劃不僅需要“量”的積累,更需要“質”的提升。母嬰室必須有清晰的功能定位,設計和使用應以母嬰的實際需求為核心,不能簡單地隻要求提供“帶尿布台的衛生間”,甚至與無障礙衛生間混用。母嬰室的基本配置標準仍需明確。合規的母嬰室應具備獨立的空間、舒適的座椅、清潔的設施及必要的隱私保護措施,確保母親能夠安心、舒適地進行哺乳和護理。

  在法律規範層麵,應明確規定母嬰室保持獨立性和專用性,確保空間獨立、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專業。各地公共場所在規劃建設時,可將母嬰室設置在相對獨立且安靜的區域,設計明顯的指示標識,內部設施和服務必須滿足母嬰的基本需求。

  在日常管理方麵,公共場所管理方需承擔起主體責任,嚴禁擠占、濫用、混用母嬰室等行為,保障室內的清潔衛生、確保消耗用品充足。相關職能部門應定期巡檢,對不符合規範要求的母嬰室責令整改,對屢教不改的進行處罰,共同營造良好的使用環境,提升母嬰室服務質量,助力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