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舌(媒體人)
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天2小時體育鍛煉,課間15分鍾……春季新學期伊始,北京、天津、廣東、河北、浙江溫州、山東青島、湖北武漢等多個省市出台政策,要求保障學生課間正常活動及體育活動時間。多地中小學校紛紛響應,給體育課和課間活動“加時”“加量”。這一積極變化,體現了教育部門和學校對以體育人的重視,以及對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踐行。
“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殷切期望關心青少年身體素質。
“生命在於運動”,對於正處於身心發育階段的青少年而言,運動尤為重要。通過體育課讓學生動起來,不僅可幫助學生強身健體,還可幫助學生緩解學業壓力、調節身心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運動能夠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這兩種物質能夠有效緩解焦慮。此外,體育活動還能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培養其拚搏精神和抗挫折能力。例如,足球、籃球等團隊運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田徑、體操等體育項目能鍛煉意誌力。
然而,長期以來,學業壓力讓體育課邊緣化,學生體質下降、肥胖率近視率攀升等問題日益突出。如何上好體育課,成為中小學教育的一大關注點。國家層麵早已出台相關政策文件,要求保障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多地也出台硬性規定,如要求“每天一節體育課”“增加課間活動時間”等,北京近日發布的“體育八條”還特別強調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這些政策有助於推動中小學開足上好體育課,讓校園更有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最早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每天一節體育課”政策的城市,廣東深圳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換來了“一升一降”——全市中小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率提高超過6%,近視率下降超1%。這充分證明了體育課對學生體質增強和健康促進的作用,也為中小學校開足體育課增添底氣和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鍛煉是增強少年兒童體質最有效的手段。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長得壯壯的、練得棒棒的。體育鍛煉要從小抓起,體育鍛煉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鏡’就少一些。學校要把體育老師配齊配好,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麵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各地要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折不扣紮紮實實抓好體育教學。
現階段,一些地方和學校要做到“體育課天天有”,可能麵臨師資不夠、場地設施不足等問題。地方教育部門應製定相關配套政策,為開齊開足體育課護航。學校也應多花心思琢磨解決辦法:在體育教學設計方麵,可因地製宜推出體育活動內容,如利用自然環境開展戶外活動,彌補場地和器材的不足;也可通過創新體育項目,如引入傳統體育項目如跳繩、武術等,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愛上體育運動。
保障體育課有量更有質,關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每天一節體育課”能成為全國中小學校的標配,以體育促進孩子們的健康,讓運動點亮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