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報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的一項回顧性研究提示——
這樣給年輕麻醉醫生底氣
本報訊(通訊員 徐宵寒 幹玎竹 特約記者 段文利)年輕麻醉醫生如何在無影燈下的“戰場”上迅速勝任崗位?如何與(yu) 外科醫生密切配合,確保手術安全?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申樂(le) 團隊總結了10餘(yu) 年來麻醉科臨(lin) 床質量控製的經驗,發現工作年限對麻醉醫生維護患者圍手術期安全的能力並無顯著影響,麻醉科通過多舉(ju) 措給年輕醫師護航患者安全以底氣。近日,相關(guan) 研究論文在《英國麻醉雜誌》上發表。
為(wei) 了解麻醉醫生與(yu) 外科醫生在年資上的差異是否會(hui) 影響圍手術期安全,年輕麻醉醫生的醫療決(jue) 策和質量是否會(hui) 受到資深外科醫生的影響,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研究團隊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與(yu) 半結構化訪談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基於(yu) 麻醉科10餘(yu) 年積累的不良事件數據,研究團隊根據手術醫生、手術年份、手術類型,將發生不良事件與(yu) 未發生不良事件的手術數據進行匹配。對照分析後發現,雖然麻醉醫生的平均年資明顯低於(yu) 主刀醫生,但麻醉醫生與(yu) 主刀醫生的年資差異與(yu) 圍手術期麻醉相關(guan) 不良事件的風險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guan) 性。這一結果提示,工作年限對麻醉醫生維護患者圍手術期安全的能力並無顯著影響。
團隊采用理論抽樣策略抽取麻醉科不同年資的主治醫師進行一對一訪談。分析發現,科室製定的標準化流程、術前門診與(yu) 會(hui) 診、早交班討論疑難病例、危急場景中的科室支持等管理辦法,有助於(yu) 增強年輕麻醉醫生的自信,減輕其與(yu) 高年資手術醫生溝通時的壓力,保障患者安全。
根據訪談結果,研究團隊認為(wei) ,若麻醉醫生與(yu) 外科醫生在做臨(lin) 床決(jue) 策時遇到意見分歧,可利用專(zhuan) 業(ye) 知識與(yu) 臨(lin) 床經驗再次評估風險,尋求上級醫生和多學科團隊的指導幫助,或參考循證大數據、指南共識、科室醫療工作流程等,以求得“最優(you) 解法”。這些舉(ju) 措都大幅度提升了圍手術期的醫療安全水平。
即評
□ 秦明睿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麻醉醫生與主刀醫生的年資差異,與圍手術期麻醉相關不良事件發生風險之間沒有顯著關聯。這一發現打破了醫生工作年限與醫療質量安全水平直接掛鉤的固有認知,凸顯了標準化流程管理、團隊協作等對於保障臨床質量安全的重要作用。
醫學常被視為一門經驗科學。與高年資外科醫生合作時,年輕麻醉醫生難免會感到壓力,甚至產生自我懷疑。北京協和醫院通過完善製度設計給年輕麻醉醫生解壓——通過術前門診和多學科會診提前識別風險,在早交班討論疑難病例時共享知識和經驗,出現危急場景時有科室及時支援,臨床決策發生分歧時遵循循證大數據、指南共識和工作流程。有了標準化流程和團隊協作的支持,年輕麻醉醫生增強了信心,獲得了與高年資外科醫生平等順暢溝通的底氣。同時,這種以患者安全為中心的協作模式,找到了麻醉安全的“最優解法”,克服了個人決策的局限性,有利於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水平。
2023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全麵提升醫療質量行動(2023—2025年)》,要求全麵加強手術患者術前評估、麻醉評估,落實術前討論製度,科學製訂手術方案,保障手術質量安全。北京協和醫院的相關舉措對於踐行這一要求有積極示範作用,既為年輕醫生提供了執業底氣,也為患者安全築起堅實防線。
當然,在實踐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年輕醫生平衡好個人成長和製度支持之間的關係,幫助年輕醫生在協作過程中盡快成長、早日擔綱。